再创丨当谈到“DJ”“唱片”时你会想到什么?这群人想到的是......
当谈到“唱片”时你能想到什么?
当谈到“DJ”时你又能想到什么?
是这样?
还是这样?
如果你的想象力还停留在上面的两张图,
那么接下来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。
2017年11月的波士顿,
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“奥林匹克盛会”
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(iGEM)闭幕式上,
我们听到了一曲五大洲参赛队伍
共同创作的一首“天籁之音”。
但这首音乐不是通过打击乐器
或者弦乐器创作的,
创作者竟然是来自
人体的细菌!
是的,
你没有听错,
这不是天方夜谭,
“艺术细菌”真的存在,
并且这些“艺术细菌”
为我们创造了一首独特的音乐。
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,
细菌和音乐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。
但是这支名为Biota Beats团队,
却将将艺术和科学完美的结合了起来。
用细菌谱写音乐,
为我们带来了非同一般的音乐形式。
那么Biota Beats团队
是如何利用细菌创造音乐的呢?
他们只做了三步:
01
记录音乐信息的“唱片”(培养基的准备)
Biota Beats希望
将声音转化装置设计成
唱片播放器的样子,
于是借鉴了传统黑胶唱片的外形,
采用了LP/EP两种不同规格,
分别设计成了同心圆形状/馅饼状两种形状。
(标准类型的黑胶唱片包括长时间播放的黑胶唱片(LP),直径尺寸是12英寸,其通常以每分钟33°旋转的速度播放;单曲和延长播放的唱片(EP),7英寸的唱片,通常以每分钟45转的速度播放。)
02
在唱片中记录微生物(接种并培养)
【接种】
为了2017年iGEM大赛的歌曲创作,
Biota Beats将无菌棉签浸润在去离子水中
并擦拭来自各国参赛团队成员的
特定身体部位
用以采集体表细菌,
并将擦拭相同部位的棉签
划线在“唱片”的同一区域内。
【培养】
为了将培养箱和唱片播放器相连,
并且使照相机可以直观地检测整个培养皿,
Biota Beats对培养箱进行了设计。
在“唱片”下添加了加热元件,
以保证菌种在培养时有一个恒温的环境;
同时
根据“唱片”大小、相机视角、视野等信息,
确定了培养箱的尺寸。
03
利用微生物创建音频(超声波处理)
首先
采用相机对“唱片”进行拍摄,
捕获微生物生长图像,
并采用高斯滤波器降低图像噪声,
同时转换为黑白二进制的图像。
接着
按照划线的区域对“唱片”进行划分,
每一个区域的代表不同的音色。
最后
根据每个菌落的中心、大小
将每个菌落映射到对应坐标系统中
计算菌落的位置,直径,密度信息
菌落的位置与音色相关;
菌落的直径与音高相关;
菌落的密度则结合了粒状合成的方法发声;
并且使用FM(调频)将上述内容合成,
这样一来来自细菌的美妙音乐就创作出来了~
(粒状合成:指将声音分解成细小颗粒,重新分配并重组形成其他声音)
( FM合成:通过调制器调整频率来改变波形的音色(音质)以生产更复杂的波形)
在闭幕式上这首音乐中,
来自欧洲团队的口腔微生
为音乐提供了旋律部分,
来自亚洲团队的耳细菌
提供了和声部分,
来自非洲团队的手上的微生物
负责鼓点部分,
来自南美团队的头皮微生物群
提供了打击乐部分,
最后北美团队则贡献了鼻部的微生物
来渲染歌曲,使之富有感染力。
好奇他们究竟是怎样呈现的吗?
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~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p0531mp32ej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